Book Exhibition XIII

這是最好的時代,也是最壞的時代 - 永遠的英國大文豪狄更斯逝世150週年紀念

09/06/2020 - 08/10/2020
澳門理工學院匯智樓二樓圖書館

這是最好的時代,
這是最壞的時代,
這是睿智的年月,
這是蒙昧的年月,
這是信仰的時期,
這是懷疑的時期,
這是光明的季節,
這是黑暗的季節,
那是充滿希望的春天,
那是令人絕望的冬天,

你一定聽過,這段狄更斯(1812-1870)不朽經典《雙城記》(A Tale of Two Cities )的開篇語。狄更斯是英國十九世紀著名小說家,公認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偉大的作家。

狄更斯(英文原名: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)1812年2月7日出生於樸次茅斯(Portsmouth)市郊一個海軍小職員家庭,是家裏八個孩子中排第二。狄更斯一家於1814年搬到倫敦,兩年後搬到肯特郡(Kent)的查塔姆(Chatham),狄更斯在那裡渡過童年。由於經濟困難,狄更斯一家於1822年搬回倫敦,在倫敦貧民區康登鎮(Camden Town)定居。1824年狄更斯的家境壞到極點,他的父親因欠債入獄,身為長子的他被迫輟學。為了維持生計,狄更斯在一家皮鞋油作坊當學徒,忍受著駭人聽聞的環境以及孤獨和絕望。三年後,他回到了學校,但這段經歷從未被遺忘,促使他創作了半自傳體小說《塊肉餘生記》(David Copperfield),又譯《大衛·科波菲爾》和長篇小說《遠大前程》(Great Expectations)又譯《孤星血淚》兩部著名小說。

像許多人一樣狄更斯也是以記者的身份開始他的文學生涯。1833年,他用筆名 “ Boz” 開始為雜誌和報紙撰寫札記。並於1836年,匯編成他的第一本書《博兹札记》(Sketches by Boz)。同年4月他與《博兹札记》(Sketches by Boz)的編輯凱薩琳·賀加斯(Catherine Hogarth)結婚,同月出版《匹克威克外傳》(The Pickwick Papers)獲得了空前的成功,從那時開始狄更斯一直持續寫作,創作出如﹕《霧都孤兒》(Oliver Twist)、《聖誕頌歌》(A Christmas Carol)、《尼古拉斯·尼克貝》(Nicholas Nickleby)、《荒涼山莊》(Bleak House)、《雙城記》(A Tale of Two Cities)和《遠大前程》(Great Expectations)等15部經典小說。

1870年6月9日狄更斯於英格蘭肯特郡(Kent)的鄉間別墅Gad's Hill Place去世,終年58歲。他去世後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詩人角(圖1),他的墓碑上寫道:「他是貧窮、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;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。」 在他去世時,他的最後一部小說《艾德溫德魯德之謎》(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)仍尚未完成。

圖1: The Grave of Charles Dickens in Poets' Corner, Westminster Abbey." Illustrated London News, 25 June 1870, p. 652.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istorical Archive, 1842-2003
圖1: "The Grave of Charles Dickens in Poets' Corner, Westminster Abbey." Illustrated London News, 25 June 1870, p. 652. 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Historical Archive, 1842-2003.

 

狄更斯是繼莎士比亞之後對世界文學產生巨大影響的英國小說家,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「小人物」的生活遭遇,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複雜的社會現實,為英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。狄更斯的作品超越了時間、語言和文化。他在全世界仍具有巨大的當代影響力,他的著作繼續啟發電影、電視、藝術、文學、藝術家和學術界。一百多年後,狄更斯的作品仍被大量改編拍攝為電影和電視劇,他的15本小說中的每一部都已經至少被拍攝兩次。狄更斯的文學作品不僅在英國傳頌至今,更是屬於全世界喜好閱讀的人們最珍貴的遺產。為記念這位偉大作家逝世150週年,圖書館展出相關館藏,與讀者一同重温他的傳世經典。

查閱參展圖書清單

延伸閱讀

試試以關鍵字"Charles Dickens"來查找下列圖書館訂閱的電子資料庫,你可發現更多相關的資源,如新聞存檔、圖片、有聲書等...

此外,還有更多的網上免費資源可供閱讀...

Workflow: 
Published